最近,超市行业争夺会员等新闻引发热议,显示出超市行业竞争激烈的局面,反映了行业和企业充满焦虑的现状。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北京消费品博览会暨数字零售峰会上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负责人表示,当前超市业绩下滑的压力依然很大,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,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依旧承压。超市行业正在从高速扩展期进入稳步发展期,当前是转型振荡期,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。
经历过超市业态在中国的高歌猛进,当前不少超市确实出现疲态。在电商与疫情的双重挤压下,超市的流量、客单价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。作为快消品零售的主力业态,大型超市普遍面临坪效下降、盈利能力趋弱的困局,增长乏力。
业内一直有“人货场”之说,这是零售业经营的基本立足点。经营者要拥有优质的客源,保持优质的客源水平,须围绕“人”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,让“货”成为超市门店经营的本质。门店生意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顾客提供合适的商品,如果没有优质的商品,无异于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尽管超市内的商品琳琅满目,铺满货架,但在消费偏好日益个性化的今天,同质化的商品很难让新一代消费者发现“心头好”。虽然不少超市增加了新的业态,引入了餐饮、娱乐设施等,但对消费者来说,具有个性化、差异化、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才是去超市的理由。超市只有切实提升商品竞争力,真正做到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、人特我转,才能铸就核心竞争力。
提升商品竞争力,就要追求“买家需求(转化率)+高性价比(价值)”,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数据变现,一方面看流量的转化率,另一方面是提供高性价比商品。
作为超市的经营者,开发自有商品尤其是爆品,是提升差异化商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。此举能让超市有王牌可打,增加会员黏性,同时让超市拥有定价权。比如,“小红书”上有不少博主列出某某超市必买TOP10榜单,有的甚至代购“人无我有”的商品,就充分证明了核心商品能有效提高品牌价值和到店客流。相反,大家都有的大路货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。
近年来,不少超市在提升商品竞争力、打造自有品牌方面下了功夫,成效初显。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,国内的连锁企业自有品牌不仅整体市场份额较低,而且大多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大路货上。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,超市行业还需发力创新,回归商业本质,追求“极致的商品、极致的性价比”。
“双11”电商大促已经拉开帷幕,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,加上疫情反弹造成的压力,超市还将持续承压。“唯其艰难,更显勇毅”,面对重重挑战,只有下苦功夫,提升商品质量与服务水平,加速线上线下融合,才能走出困局,赢得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