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“直播+销售”俨然成为一种新型商品销售模式。有主播制售糖果辣酱自称“很卫生”,然而记者发现,糖果包装上没有产品生产许可证等信息。还有不少网络主播出售减肥药,外包装上缺少厂家和经营许可证信息。总体上说,在直播售卖的商品中,食品、药品等占据着很大比重,记者调查发现,这些食品和药品来源不明、质量没有保障等现象很普遍。(2月6日《法制日报》)
不可否认,把产品搬上网络直播平台售卖,这样做的好处,正如报道里所言,商家既可以利用直播宣传自己的商品,让人们在观看直播的同时了解商品,以期更好的销售;受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商品。按理说,这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,都可谓是双赢的创新之举。只是,当大批“三无产品”涌入网络直播平台,加上主播花尽心思的循循善诱,在网络食药市场日益繁荣而又鱼龙混杂的当下,“直播+销售”这一新型商品销售模式有被玩坏了的趋势。
毕竟,在现代社会里,商品的生产、销售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则。大到诚信经营的立业之本、兴业之道,小到标识、包装和说明书都有十分明确的强制性要求。现实中,消费者单单凭借一张产品说明书,就可以直观地判断是否属于“三无产品”,这已是基本的消费常识了。即便是在网络直播平台上销售,这条“铁律”同样适用。
从早期的网络购物平台,到朋友圈、网络直播,总有一些人能够敏锐地意识到潜藏于其中的商机,利用监管滞后尚处于空白状态,从而推销一些实质上可定性为假冒伪劣范畴的产品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网络也肯定不是“三无产品”超市。千万不能放任直播售卖继续充斥着大量的“三无产品”,不然,直播售卖会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。
何况,直播售卖的商品中,食品、药品已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,需要引起警惕。食品、药品安全,毕竟事关民众身体健康,不敢大意。我们不禁要问:直播平台的责任在哪里?此种现实更呼唤着监管部门有效跟进,采取有效措施,规范网络直播平台销售行为。同时还要提醒消费者,任何时候都要擦亮双眼,理性消费!